OveUI博客
老前端的戎码生涯

三步轻松掌握 Promise

ES6的Promise,在前端开发中,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,下面就来好好的聊一聊它。

理解 Promise 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篇,可以很清晰的了解Promise的整体流程和具体使用。

上篇:理解 promise 的意义以及整体流程。

中篇:掌握 promise的 resolve、reject、then、catch四个方法的使用(重中之重)。

下篇:掌握 promise的类方法(辅助函数:all、any等等)

1、理解Promise(上篇)

1.1、意义

新技术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旧技术的痛点。

那么 promise 的出现,解决了什么样的痛点呢?

MDN对 Promise 的解释: Promise 对象用于表示一个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(或失败)及其结果值。

提取关键词:异步操作

没错,Promise的出现,就是解决了 ES6 以前异步操作的一些技术痛点,并且使编码更加的规范(遵循promise/a+规范)。

ES6之前

处理异步的方式,大概是这样的:

 function request(url, successCallback, failureCallback) {
   // jQuery 的 ajax
   $.ajax({
     url,
     success: function (res) {
       successCallback(res)
     },
     error: function (err) {
       failureCallback(err)
     }
   })
 } 
 
 request('/api', (res) => {
   console.log('成功调用此函数')
 }, (err) => {
   console.log('失败调用此函数')
 })

上面这种写法确确实实可以解决请求函数得到后的结果,但是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:

  1. 对于不同的人,不同的框架设计出来的方案是不同的,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规范,那么就增加了学习成本(需要看别人实现的源码或者使用文档)。
  2. 可能会形成回调地狱,代码阅读性差以及难以维护。

ES6到来

ES6 的出现,带来了一种新的异步处理方式,Promise

promise: 承诺,许诺。

promise的出现,很好的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:

  1. 统一了编码规范。只要开发者使用 promise,就会给他一个承诺,成功的时候调用 then 方法,失败的时候调用 catch 方法等等一些列规范。
  2. promise的链式调用解决了回调地狱的问题,提升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。
s10_01.gif

知道了promise的意义之后,就来继续学习promise的语法吧(你就是最强的王者)!

1.2、理解Promise的传参

ES6 中提供了一个构造函数 Promise, 也可以被称为一个类,需要通过 new 的方式来进行调用,生成一个实例对象。

构造函数 Promise 接受一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,被称为executor。该回调函数(executor) 会立即被执行,同步的表现方式。

 const executor = function() {
     console.log('executor函数会被立即执行')
 }
 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executor) // 接受一个回调函数,立即执行,同步表现形式

executor 函数也接受两个回调函数作为参数,分别取名是:resolvereject。这两个回调函数是内部实现的,对于开发者而言只需要调用即可。

 const executor = 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     console.log('executor函数会被立即执行')
     // 成功了调用resolve
     resolve()
     // 失败了调用reject
     reject()
 }
 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executor)

一般简写为:

 const promsie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   console.log('executor函数会被立即执行')
     // 成功了调用resolve
     resolve()
     // 失败了调用reject
     reject()
 })

模拟promise源码的实现

上面使用大量的回调函数作为参数,可能会看晕,那么使用class来模拟promise的源码,加深一下印象。

class Promise {
   constructor(executor) {
     const resolve = function () {};
     const reject = function () {};
     try {
       executor(resolve, reject); // 调用executor函数,传递两个内部函数作为参数
     } catch (err) {
       // 如果 executor 不是回调函数,报错
       throw new Error(`Promise resolver #<${typeof executor}> is not a function`)
     }
   }
}

1.3、Promise的三种状态

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,有三种状态:pending(进行中)、fulfilled(已成功)和rejected(已失败)。

  1. 只有操作结果,才能决定处于哪个状态,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。
  2. 一旦状态改变,就不会再变,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。
  3. 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,只有两种可能:从pending变为fulfilled和从pending变为rejected
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   resolve() // 状态:pending -> fulfilled
     reject()  // 这里的状态就无法改动了(反过来也是一样)
 })

1.4、Promise的流程图

从上面的 promise的使用 和 promise的三种状态,可以总结出以下的流程过程:

10_02.png

1.5、Promise的缺点

  • 无法取消Promise,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,无法中途取消。
  • 无法知道promise处于哪一个状态。

2、掌握 Promise 的重要法则(中篇)

本篇主要讲解 Promise的中几个重要的方法(resolverejectthencatch),掌握了它们之后,promise 的棘手问题,基本上都能痛快的解决。并且下篇的 promise 的类方法都是基于这四个方法实现的,属于锦上添花,可要可不要。

2.1、resolve

在上篇中,介绍到executor函数接受两个参数,第一个参数被称为 resolve

resolve函数的作用是,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等待(pending)变为成功(fulfilled)

resolve接受一个参数,供调用then方法的时候使用。

参数分为三种:

  1. 参数是一个普通的值或则对象(就是不包含下面的两种情况)
  2. 参数是promise
  3. 参数是thenable对象

情况一:普通值

 // 1、数字
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resolve(231)
 }).then(res => {
   console.log(res) // 231
 })
 
 // 2、字符串
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resolve('copyer')
 }).then(res => {
   console.log(res) // copyer
 })
 
 // 3、对象(thenable对象除外)
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resolve({ name: "copyer" });
 }).then((res) => {
   console.log(res); // {name: 'copyer'}
 });
 
 // 4、boolean
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resolve(false);
 }).then((res) => {
   console.log(res); // false
 });
 
 // 5、undefined
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resolve(undefined);
 }).then((res) => {
   console.log(res); // undefined
 });
 
 // 6、null
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resolve(null);
 }).then((res) => {
   console.log(res); // null
 });

不难发现,针对普通值,resolve传递什么,then就接受什么。

情况二: promise

(外promise)的resolve的参数为promise对象(内promise) 的时候,那么外promise的状态是由内promise所决定的。

这里可以先使用then方法来操作下。

 // 外promise
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resolve(p);
 }).then(
   (res) => {
     console.log("成功回调:", res); 
   },
   (err) => {
     console.log("失败回调:", err);
   }
 );
 
 // 内promise
 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 resolve("success");  // 成功回调: success
 });
 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 reject("failure");  // 失败回调: failure
 });
  • 内promise 调用了resolve方法,外promise的状态变为fulfilled,成功回调。
  • 内promise 调用了reject方法,外promise的状态变为rejected, 失败回调。

情况三:thenable方法

当传递的一个对象,对象的属性包含then方法,那么就会执行对象中then的方法。

const thenable = {
  then: function () {
    console.log("thenable的方法会被执行");
  },
};
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resolve(thenable); // 会执行对象中的then方法
}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"成功回调", res);
});

2.2、reject

executor函数接受两个参数,第二个参数被称为 reject

reject函数的作用是,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从等待(pending)变为成功(rejected)

reject是一个表示失败的回调函数,接受一个任意类型的参数,在then的第二个回调函数中或则catch的回调函数中,拿到失败的结果。

// 方式一: catch的回调函数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ject("reject不合格的原因");  // 1、传递一个不合格的原因
}).catch((err) => {   
  console.log(err); // reject 不合格的原因
});
​
// 方式二: then的第二个回调函数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ject("reject不合格的原因");  // 1、传递一个不合格的原因
}).then((res) => {}, (err) => {
    console.log(err) // reject不合格原因
}) 

相对于resolve接受的不同类型的参数,表现出不同的形式; reject就相当的简单一点,reject传递过去什么,接受到的值就是什么(没有这么多的花里胡哨)。

2.3、then

then是promise对象上的一个方法(准确的来说,是在promise的原型Promise.prototype.then),供实例调用的。下面具体详解then的具体使用。

2.3.1、接受两个参数

在上面的resolvereject方法中,也提及到了 then 的大致使用,接受两个参数:

  • 参数一:回调函数,接受resolve的成功回调传递的值
  • 参数二:回调函数,接受reject的失败回调传递的值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"成功的值"); // 情况一
  reject("失败的值");  // 情况二
}).then(
  (res) => {
    console.log(res); // 情况一: 成功的值
  },
  (err) => {
    console.log(err); // 情况二: 失败的值
  }
);

聊完了then的参数,接下来就来聊一聊then的其他特殊情况吧。

2.3.2、then的多次调用

这里的多次调用,并不是指的是链式调用(不同promise的实例),而是针对同一promise实例的then方法多次调用。

当执行resolve方法时,状态变为了fulfilled,then方法中的回调函数都会执行。(内部实现,就是then中的回调函数,存放在数组中,当状态变为fulfilled时,遍历数组,依次执行函数。)
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"copyer");
});
p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  // copyer
});
p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 // copyer
});
p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 // copyer
});

2.3.3、then的返回值

示例:
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"copyer");
});
p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copyer
}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undefined
})

在链式调用的时候,第二个then的res为什么是undefined?

先搞清楚一件事:

为什么可以链式调用?

then是promise原型上的方法,promise的实例可以调用。

当第二次继续调用then方法的时候,说明也是调用的promise的then方法,那就说明了两种情况:

  1. then的回调函数中返回了this,promise的实例对象,可以调用then方法
  2. then的回调函数返回了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,也是可以调用then方法的

promise内部采用的是:第二种。因为第一种是没有意义的,针对同一个promise,后面拿取的结果跟第一次拿取的结果是一样的。

结论一:then方法的回调函数,返回一个promise

结论二:then方法的链式调用,是针对不同的promise(即每次都是一个新的promise)

知道了promise的链式调用的原理之后,就来看看返回值的类型吧。

then的返回值也是三种情况(跟 resolve 的三种情况是一样的):

  • 普通的值(除了下面的两种情况)
  • promise
  • thenable

情况一: 普通的值

该值会被作为resolve的参数,作为下个promise的返回值。Promise.resolve(返回值)

// 普通的值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"copyer");
});
p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copyer
  // 函数的默认返回值: undefined ====> 被内部转化为 Promise.resolve(undefined)
}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undefined
})
​
​
​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"copyer");
});
p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copyer
  return {name: 'james'} // 被内部转化为 Promise.resolve({name: 'james'})
}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{name: 'james'}
})

情况二:promise

如果then方法是一个普通的值,会被转化成promise。如果返回值,本身就是promise,那就不需要转化了,直接根据返回的promise状态执行对应的成功回调还是失败回调。

// 成功回调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"copyer");
});
p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copyer
  return Promise.resolve('返回值的new_promise_success')
}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返回值的new_promise_success
})
​
​
​
// 失败回调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"copyer");
});
p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copyer
  return Promise.reject('返回值的new_promise_failure')
}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 // 这里不会执行,因为返回的promise状态为rejected
}, (err) => {
    console.log(err) // 返回值的new_promise_failure
})

情况三:thenable对象

const thenable = {
  then: () => {
    console.log("执行thenable对象中的then方法");
  },
};
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 resolve('copyer')
}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 // copyer
  return thenable;
}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 // 这里不会执行,会执行thenable对象的then方法
});

promise的then方法的大致使用就差不多了,注意事项还是比较多的,可以动手试一试。

2.4、catch

catch是promise对象上的一个方法(准确的来说,是在promise的原型Promise.prototype.catch),供实例调用的。用于拿取失败的信息。

简单使用:
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ject("32132");
}).catch((err) => {
  console.log(err); // 32132
});

一般情况下,reject传递什么,catch就接受什么;但是如果reject的参数是一个promise的话,就影响catch的捕获异常。

catch的捕获时机

两个promise片段:

// params_promise
const p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'2321')
})
​
// main_promise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ject(p);
}).catch((err) => {
  console.log(err); // 视情况而定
})
  • 如果 main_promise 是 rejected 状态, params_promise是 fulfilled 状态,那么 catch 捕获的是 main_promsie的异常信息。
  • 如果 main_promise 是 fulfilled 状态, params_promise是 rejected 状态,那么 catch 捕获的是 params_promsie的异常信息。
  • 如果 main_promise 是 rejected 状态, params_promise是 rejected 状态,那么 catch 捕获的是 main_promsie的异常信息。

从而可以知道: catch的捕获规则是是由外向内的(就远原则),在依次执行代码的时候,如果遇到异常,就直捕获停止,不会向下再去捕获。

catch的返回值还是一个promise,又开启一个新的流程了。

2.5、finally

finally是promise对象上的一个方法(准确的来说,是在promise的原型Promise.prototype.finally),供实例调用的。

finally 是ES9(ES2018)新增的一个特性:表示Promise对象无论变成fulfilled还是rejected状态,最终都会被执行。

finally 方法是不接收参数的。

无论promise的状态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会执行该方法。返回值也是一个promise,可以链式调用。
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resolve(p);
}).finally(() => {
  // 执行
  console.log(21321)
  return Promise.resolve('123')
}).finally(() => {
  // 执行
  console.log(231321321321)
})

3、理解 Promise 的类方法(下篇)

在中篇中,学习了 promise 的then、catch、finally方法,它们都是放在原型上的,供实例对象使用的。接下来,了解的几个方法都是Promise的类方法。

3.1、resolve

类方法resolve方法其实跟executor方法中的resolve方法是一致的,并且情况都是等价的

Promise.resolve('copyer')
​
// 等价于
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  resolve('copyer')
})

参数也分为三种情况:

  1. 普通的值
  2. promise
  3. thenable对象

上面提及到了,就不讲述了。

3.2、reject

reject方法,会将Promise对象的状态设置为rejected状态。

Promise.reject的用法相当于 new Promise,然后调用reject

Promise.reject('copyer')
​
// 等价于
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  reject('copyer')
})

Promise.reject传入的参数无论时候什么类型,都会直接作为reject的参数传递到catch方法中。

3.3、all

将多个Promise包裹成一个新的Promise,新的Promise的状态由包裹的Promise的状态共同决定。

  • 当所有的Promise的状态变为fulfilled时,新的Promise的状态为fulfilled,并且会将所有Promise的返回值组成一个数组。
  • 当有一个Promise的状态为reject时,新的Promise的状态为reject,并且会将第一个reject的返回值作为参数。

参数接受一个数组

正常情况下的使用:promise组成一个数组

cons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solve(10);
  }, 10);
});
​
const p2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solve(20);
  }, 20);
});
​
const p3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solve(30);
  }, 30);
});
​
// p1、p2、p3组成一个数组
Promise.all([p1, p2, p3]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 // [10,20,30]
});

少数情况一:数组中包含数字,字符串等等其他类型

Promise.all([1, "copyer", p1]).then((res) => {
    console.log(res); // [1, 'copyer', 10]
});

当all方法执行是,会遍历里面的数组,检查里面的item是不是promise对象,如果不是,就会转化成promise,比如

  • 1 会被转化成 Promise.resolve(1)
  • copyer 会被转化成 Promise.resolve('copyer')

当每项都成为 promise对象之后,再来确定新的 promise 的状态。

少数情况二:传递了一个thenable对象

const thenable = {
  then: () => {
    console.log(321);
  },
};
​
Promise.all([1, thenable, p1]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
});

会直接执行 thenable 对象中的then方法,不会执行promise中的then方法。

解释说明:正常情况是在开发中常见的,少数情况是在开发中基本上不可见的

3.4、allSettled

all方法有一个缺陷:当其中的一个Promise变成reject状态时,新Promise的状态也就变成了reject状态。

  • 那对对于一些已经resolved的结果,也是拿不到的。

在ES11(ES2020)中,添加了一个新的API来解决此类问题,用法跟all基本上是一样的。

  • 该方法会在所有的Promise都有结果(settled),无论是fulfilled,还是reject时,才会有最终的状态,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。
  • 并且这个Promise的结果一定是fulfilled的。
cons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solve(10);
  }, 10);
});
​
const p2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solve(20);
  }, 20);
});
​
const p3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ject(30);
  }, 30);
});
​
Promise.allSettled([p1, p2, p3]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 
});

返回的格式:

[
  { status: 'fulfilled', value: 10 },
  { status: 'fulfilled', value: 20 }, // 成功时value
  { status: 'rejected', reason: 30 }  // 失败是reason
]

status: 表示其中Promise的状态

value: 成功的返回值

reason: 失败的返回值

3.5、race

如果有一个Promise有了结果,我们就希望决定最终新Promise的状态,那么可以使用race方法:

  • race是竞技、竞赛的意思,表示多个Promise相互竞争,谁先有结果,那么就使用谁的结果
const p1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solve(10);
  }, 10);
});
​
const p2 = new Promise((resolve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solve(20);
  }, 20);
});
​
const p3 = new Promise((resolve, reject) => {
  setTimeout(() => {
    resolve(30);
  }, 30);
});
​
Promise.race([p1, p2, p3]).then((res) => {
  console.log(res);  // 10
});

3.6、any

any方法是ES12中新增的方法,和all方法基本上相反。(还是实验性的语法,暂时没有被所有浏览器支持)。

MDN对Promise.any的解释:

Promise.any() 接收一个Promise可迭代对象,只要其中的一个 promise 成功,就返回那个已经成功的 promise 。如果可迭代对象中没有一个 promise 成功(即所有的 promises 都失败/拒绝),就返回一个失败的 promiseAggregateError类型的实例

总结

经历了上面的三篇对Promise对象的分析,知道了Promise的各个方法,希望你们有所自己的收获。

赞(1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UI树欲静 » 三步轻松掌握 Promise